【手机电路图】 / 手机电路图纸软件
88682023-05-26
故宫是我国古代宫城发展史上现存的唯一实例和最高典范,在建筑技术和建筑艺术上代表了中国古代官式建筑的最高水平。故宫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明清两代的皇宫,是当时国家的政治中心、封建权力的中枢所在地,是历史的缩影,是中国文化传统的结晶,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的见证与载体。他用大量的图片展示了故宫里精美的馆藏。
故宫博物院是世界上极少数同时具备艺术博物馆、建筑博物馆、历史博物馆、宫廷文化博物馆等特色并且符合国际公认的“原址保护”、“原状陈列”基本原则的博物馆和文化遗产,在弘扬中华文明上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重点介绍了在抗日战争期间,大量文物南迁,我国人民为保护“国宝”,保护国家传统文化所付出的艰辛及做出重大贡献的史实。
两个故宫博物院同根同源,都珍藏着大量代表中华古代文化的奇珍异宝,都在弘扬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两岸故宫文物藏品之间有着天然的、不可分割的联系,是由文物内涵以及历史原因决定的。还介绍两个故宫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情况,说故宫学是两岸故宫博物院长期交往的内在动力。
说故宫收藏显示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是一条绵延不断的历史长河。中华民族绵延不断的历史文化在故宫的各类文物藏品里均得到充分的印证。
回答于 2021-05-16
宋瓦雀栖枝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根据文中提到的故宫为您推荐
北京故宫?立即下载拼多多APP,迅速了解北京故宫你想知道的,这里全都有!更多精彩内容,尽在拼多多
上海寻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广告
北京故宫简介_旅游攻略大全
根据文中提到的故宫为您推荐
北京故宫简介?立即下载拼多多APP,迅速了解北京故宫简介你想知道的,这里全都有!更多精彩内容,尽在拼多多
上海寻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广告
更多专家
故宫的意义?
专家1对1在线解答问题
5分钟内响应 | 万名专业答主
马上提问
lanqiuwangzi 咨询一个休闲娱乐问题,并发表了好评
garlic 咨询一个休闲娱乐问题,并发表了好评
188****8493 咨询一个休闲娱乐问题,并发表了好评
篮球大图 咨询一个休闲娱乐问题,并发表了好评
动物乐园 咨询一个休闲娱乐问题,并发表了好评
AKA 咨询一个休闲娱乐问题,并发表了好评
据说评论才是真爱~
暂时还没有评论
— 你看完啦,以下内容更有趣 —
火烧潭柘寺,故宫角楼与鲁班爷一书了解老北京的...
角楼故宫?立即下载拼多多APP,迅速了解角楼故宫你想知道的,这里全都有!更多精彩内容,尽在拼多多
广告
故宫的历史 故宫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
北京故宫于明成祖永乐四年(1406年)开始建设,以南京故宫为蓝本营建,到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它是一座长方形城池,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四面围有高10米的城墙,城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紫禁城内的建筑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外朝的中心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统称三大殿,是国家举行大典礼的地方。内廷的中心是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统称后三宫,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正宫。从故宫学的视野看待故宫,不仅认识到故宫古建筑、宫廷文物珍藏的重要价值,而且看到宫廷历史遗存有着同样重要的意义;更为重要的是,古建筑、文物藏品、历史遗存以及在此发生过的人和事,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文化整体。这一认识是故宫学得以产生的重要依据,也有利于进一步挖掘故宫的历史文化内涵。故宫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使人们对故宫古建筑价值的认识有了深化。故宫所代表的是已经成为历史的文化,而且有着宫廷文化的外壳,同时它却代表了当时的主流文化,经过了长时期的历史筛选和积累,当然不能简单用“封建落后”来概括。故宫和博物院不是毫不相干或对立的,而是有机的统一,相得益彰。扩展资料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为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之精华。北京故宫以三大殿为中心,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间。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北京故宫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首(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宫、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1961年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北京故宫
杨子电影
回答于 2019-09-04
268点赞1评论
故宫有何特殊的政治意义?
专访:故宫半壁在台北2003-1-9 环球时报历史的因缘际会,造成了两岸各有一个“故宫博物院”。对于大陆绝大多数民众来说,台北的故宫博物院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久闻其名,陌生是至今不能亲历。那么,现在就允许记者带您走一遭台北故宫。游台北故宫不用解说员台北故宫位于台北市郊外双溪,占地1200亩,1962年动工兴建,1965年11月12日孙中山先生诞辰纪念日那天落成,所以它还有一个名字,叫做“中山博物院”。整座建筑仿北京故宫的形式,采取中国宫廷式的设计风格,碧瓦黄墙,雕栏玉砌,在青山掩映之下,显得格外典雅壮丽。来到台北故宫广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颇有气势的六柱牌坊,上有孙中山先生手迹“天下为公”四字。拾级而上,在平台处可见刻有“博爱”二字的铜鼎。再上去,就是“故宫博物院”了。台北故宫的门票是成人100元新台币(下同,4元新台币相当于1元人民币),军人、警察、学生凭证优惠价50元,6岁以下儿童及65岁以上台湾民众免费,20人以上团体优惠价是80元。此外在门口,你押一个有效证件再花100元,就可以租一个语音导览器,这样你不用解说员,到时候只要输入你眼前文物的编列序号,导览器就会告诉你这件文物是从哪里来的,哪个朝代的,有什么用场以及奥妙在哪里等。藏品极其丰富,主题展览更是脍炙人口台北故宫的文物源于当年北京故宫和当年南京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后来还有一些接收、捐赠和收购等,主要收藏着宋、元、明、清等历代宫廷的瑰宝,现有器物近7万件,包括铜器、瓷器、玉器、漆器、珐琅器、文玩等;书画近1万件,包括书法、绘画、织绣等,图书文献最多,近57万件,包括四库全书和善本图书等等。其中以陶瓷、书画、青铜器最为完整,而又以翠玉白菜、肉形石最受游客瞩目,成为台北故宫的招牌。台北故宫这么多的文物,如果3个月换一次展品且不重样,大约可供展100年。限于展出场地,台北故宫每次仅能展出各类文物1700余件,定期或不定期更换。长期展出的有商周青铜器、汉至五代陶器、宋元明清瓷器、中国历代玉器等。所以,面对琳琅满目的展出内容,选定一个主题慢慢玩味远比走马观花收获更丰,若想要仔细欣赏每一个展览室,最好是分天分室,逐一参观。比如宋代的书画,可以亲眼一见“苏、黄、米、蔡”及宋徽宗的墨宝,足以让人留连忘返。看完全部真迹后,你还可以静下心来,坐在小小的影院里,仔细欣赏经过翻拍放大处理后的书画的局部轮廓,加上古雅的乐曲和通俗的解说,宋代书画之美早已了然于胸。当然,台北故宫不定期推出的主题展览更是脍炙人口。比如“也可以清心———茶器、茶事、茶画特展”,共展出唐、宋、明、清各个朝代的茶器、茶书等共197组件,让人系统地领略了中国文化特有的论茶典籍、品茶情境和饮茶器皿。为了让展览更具完整性,台北故宫特意从台湾自然科学博物馆和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借来了唐代和宋代的茶器。整个展览的布置也是独具匠心,就像江南的一个茶馆,粉墙黛瓦,漏窗、修竹,清泉汩汩而出。记者有幸看到了2002年的年度大展———“乾隆皇帝的文化大业”。这个展览汇集了许多珍贵的文物,有些甚至是首次公开面世。其中乾隆皇帝与孝贤皇后大婚时的画像,是意大利传教士、清代宫廷画师郎世宁所作,现藏于美国克利夫兰博物馆,为了此次展览特地去商借的。同时借来的还有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乾隆南巡图》,此外还展出了两幅台北故宫限展珍品———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和米芾的《蜀素帖》,仅展出40天。在近200组件的展品中,有一幅美丽的戎装女子画像引起人们的好奇,这是一幅西洋油画,据传是“香妃”画像,但目前还没有确切的证据,由于画卷时间长远,卷轴下方的签名已无从知晓。不过,这倒是给文艺作品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大可以再“戏说乾隆”。利用丰富的馆藏,台北故宫每年举行一次大展,2001年的主题是成吉思汗,2000年是宋代文物展。参观完台北故宫,游客还可以到四楼的“三希堂”品茗谈心,小憩片刻。这个“三希堂”仿清乾隆皇帝的养心殿而设,除了展示王羲之的真迹外,四根梁柱上还挂着唐朝陆羽《茶经》的局部放大照片。当然,欣赏了古字器玩之后,最后还可以到复制品供应中心选购纪念品,带回家慢慢赏玩。两岸故宫各有千秋两岸都有故宫,它们都以清室宫廷收藏为基础,在追溯博物院的历史时,也都将1925年的开院视作各自诞生的标志。有人说北京故宫“有故宫,没文物”,台北故宫“有文物,没故宫”,也有人说迁台的文物仅占原南迁文物的1/4,台北故宫根本不能与北京故宫相比。实际情形到底如何呢?两个故宫,记者都多次到过,这次又特别采访了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杜正胜,与他交换了一些看法。平心而论,两岸故宫是各有千秋。要说书画,台北故宫的宋画达943幅。此外,还有西周时代的青铜器300多件,其中一半刻有铭文,都是传世珍品,比如毛功鼎,腹底有3行497个字,十分罕见,至今仍是西周青铜器铭文数目之冠。瓷器中精品更多,宋瓷中的汝窑,清瓷中的古月轩,90%都在台湾,这也是台北故宫最值得夸耀的收藏之一。台北故宫65万件藏品堪称中华文化艺术宝库,但北京故宫超过100万件的珍藏同样无可匹敌。新中国成立后,溥仪出宫前流失的精品如《五牛图》、《韩熙载夜宴图》、《游春图》等基本都收回故宫,几年前更以千万巨款收购了流落民间的怀素狂草《食鱼帖》。此外,由于对文物的评价当时与现在有很大不同,使得像宗教文物,特别是清王朝以后藏传佛教文物等当时都没有被国民党拿走。此外限于当年的运输能力,皇帝宝座太大,家具太大,无法搬运,使很多珍贵的明清家具至今还留在北京故宫博物院。而最不能忽视的是,北京故宫美轮美奂,本身就是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和伟大文物。历史的原因,造成海峡两岸至今还处于分离状态,而作为中华瑰宝的文物有些也分离在两岸故宫博物院中。比如“三希”中的二希藏于北京故宫,另一希即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则藏于台北故宫。其他如被誉为浙江博物馆“镇馆之宝”的元代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其实只是它的前半卷,后半卷今藏台北故宫。台北故宫的文物如何防盗,又是如何编号的台北故宫有仿古的展室展厅,同时又伴有现代化的展览手段和展览条件。当然并不只是硬件,其他如文书档案的整理、开发、利用也很好,特别是向社会提供一些检索和服务,真正起到了一个博物馆深层次的作用。在文物的保护方面,台北故宫尤为尽心。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杜正胜告诉记者,新知识和科技的运用首先可以使文物免于火、盗而万无一失,其次可使文物需要的温度和湿度有充分保障,再就是能使藏品库房的管理更加周密完备。按照台北故宫的规定,库房开启、关闭,须由分持电脑锁卡片和普通锁钥匙的职员2人、工友1人同行,配合电脑控制中心完成作业。进出人员需要填写库房日记,并经电脑通过闭路电视录像。开启文物箱件,也需要工作人员2人、工友2人在场。非公务或非经核准,外人不能进库房,包括院长本人。入藏库房的文物,均需要经过熏蒸杀菌处理。有意思的是,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文物匣和画轴与北京故宫的一模一样,质地颜色以及入库程序等,两岸故宫也都非常统一。那么,台北故宫这么多文物是怎么编号的呢?故宫文物最早的编号方式,是以宫殿为单位,给予《千字文》一字为代号,如皇帝居住的乾清宫给“天”,皇后居住的坤宁宫给“地”,然后登记宫殿内陈设的文物,顺序再给以流水号。大家一定好奇,想知道编号“天”字第一号的东西究竟是什么宝贝?大概谁也想不到,它竟是乾清宫内一个踏脚的木门墩,因为这是进门第一眼看到的东西,于是编列为第一号。这套千字文编号,台北故宫一直在延续使用。担心被要求“物归原主”,台北故宫文物未能在大陆展出至于两岸文物交流和两岸文物界的人员互访,还是近10年的事,而且值得注意的是,两岸文物交流也基本上是单向的。台北故宫自1999年开始向大陆借展文物,当年为“三星堆传奇”特展及“汉代文物大展”向大陆商借了“马王堆汉墓”和“南越王墓”文物赴台,曾引起很大轰动。2001年,“天可汉的世界———唐代文物大展”中赴台展出的陕西省唐代文物来自12家文物单位,共120组件,种类包括金银、铜铁、玉石水晶、玛瑙和陶瓷等。至于台北故宫文物何时可赴大陆展出,当地的舆论一般认为应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办理“司法免扣压”手续,主要是有人担心台北故宫文物赴大陆展出,会被要求“物归原主”;二是展室符合“恒温、恒湿”的要求,这些可称之为技术条件。台北故宫博物院典藏了中国历代文化艺术精粹,展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历史光辉。这里每年接待参观者约200万人次,名列台湾地区主要观光点接待人数的前3名。随着参观者的增多,当年规划的正馆及附属服务设施,包括展览场所、公共空间及周边道路、交通、停车设施等等都已无法满足需求,尤其难以应付每天高达1.2万—1.5万的参观人潮。为了有效改善状况,台北故宫制定了总投资高达4亿元新台币的改造计划,预计将于2003年3、4月开工,2003年年底完工。(
机器猫1
回答于 2006-03-16
3点赞3056浏览
故宫的作用
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建筑的杰作,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木质结构的古建筑群。故宫文化从一定意义上说是经典文化,经典具有权威性、不朽性、传统性。故宫文化具有独特性、丰富性、整体性以及象征性的特点。同时,她与今天的文化建设是相连的。对于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经典文化永远都是其生命的依托、精神的支撑和创新的源泉,都是其得以存续和赓延的筋络与血脉。
微笑素食猫
回答于 2011-10-27
38点赞1评论
故宫的意义? — 找答案,就来「问一问」
位专家解答
5分钟内响应 | 万名专业答主
关于故宫的18个冷知识,99的人都不知道!
根据文中提到的故宫为您推荐
本月5236人下载
咨询
深圳前海新之江信息..广告
故宫_商品批发价格_百度爱采购
根据文中提到的故宫为您推荐
百度爱采购广告
正在加载
外国政府贵宾及观光客来台,必到台北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位于台北市基隆同北岸士林镇外双溪,始建于1962年,于1965年孙中山诞辰纪念日落成,占地面积1.03万平方米。整座建筑仿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形式,采中国宫廷式设计,外观雄伟壮丽,背负青山,是中国收藏文物艺术精华所在。
进入台北故宫广场前,即见六根石柱所组成的牌坊,气势宏伟,整座建筑庄重典雅,富有民族特色。坊上题有孙中山手迹“天下为公”,拾级而上,可见刻有“博爱”二字的铜鼎。
博物院建筑分为四层,正院的平面图采梅花形,分成五个大厅。第一层分别是讲演厅、办公室、图书馆;第二层是展览室、大厅及画廊,用来展示书画,四周共有八间展览室,陈列铜器、瓷器、侯家庄园模型及墓中出土物;第三层则陈列书画及玉器、法器、雕刻及图书、文献、碑帖及织绣等;第四层则为各种专题研究室。
台北故宫博物院镇院之宝,沉稳典雅的西周青铜器——毛公鼎
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之富举世公认,典藏品数量近70万件,其中收藏有自北京故宫博物馆及沈阳故宫、热河行宫运到台湾的24万余件文物,所藏的商周青铜器,历代的玉器、陶瓷、古籍文献、名画碑帖等皆为稀世之珍。且由于不断接受捐赠与购藏,藏品每年都在不断增多,其中以陶瓷、书画、青铜器最为完整,此外,尚有玉器、漆器、多宝格珐琅器、文具、雕刻、织绣、缮本图书及满蒙档案文献,品类众多又精致。
面对琳琅满目的展出内容,选定一个主题慢慢玩味远比走马看花收获更丰,若想要仔细欣赏每一个展览室,最好是分天分室,逐一参观;特别节日故宫还会特别推出一些平时难得展示的历代名画等特定题展。
除一至三楼陈列馆之外,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图书文献馆、中庭点景、三希堂古典茶座等,平添多元的参观游憩品质。图书文献馆位于右侧,面积2000多坪,除学术研究外,馆内的中国艺术资料也开放一般民众阅览。
台北故宫博物院镇院之宝,形姿、色泽均可乱真的玉雕“翠玉白菜”
正院右侧天井的中庭点景小园,占地40余坪,意在发挥“可以游,可以观”的艺术。三希堂,位于正院四楼,提供参观者坐下来品茗谈心,小憩片刻;内部仿清乾隆皇帝的养心殿格局而设,除了展示王羲之的名迹,四支梁柱上还挂着唐朝陆羽《茶经》的放大局部照片。欣赏了古字画玩之后,最后还可到复制品供应中心选购纪念品,带回家赏玩。
院内各展览室都装备有现代化的空气调节、防火、防潮、防盗等设施,以维护珍贵的文化瑰宝。
展馆每三个月更换一次展品,到台湾观光的旅客都不会错过到故宫一饱眼福的机会。
两件镇院之宝
1、形姿、色泽均可乱真的玉雕“翠玉白菜”。
2、沉稳典雅的西周青铜器——毛公鼎。它最不寻常的价值在于该鼎腹内铸有一篇长达499字的铭文,字体之庄重、字数之繁多,在如今发现的青铜器中实乃独一无二。
台北故宫博来自物院又名“国立故宫博物演之善跟用院”,原名中山博物院 地址:台湾省台北市士林区外双溪成立时间:19360问答62年
藏品数量:60万件 位于台湾省台北市郊阳明山脚下双溪至善路2段221号,始建于1962年,是赶操背阶季连注宽活仿照北京故宫样式设计建筑的宫殿式建筑,1965年落成,1966年启用,原名中山博物院,后改为“国米袁宪超立故宫博物院”。 果束族台北故宫博物院是中国著名的历史与文化艺术史博物馆。建筑设计吸收了中国传统的宫殿建筑形式,淡蓝色的琉璃瓦屋顶覆盖着米黄色墙壁,洁白的白石栏杆环绕在青石基台之上,风格清丽典雅。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品包括清代 北京故宫、沈阳故宫和原热河行宫等处旧藏之精华,以及海内外各界人士捐赠的文物精品,共约60万件,分为书法、古画、碑帖、铜器、玉器、陶瓷、文房用具、雕漆、珐琅器、雕刻、杂项通谈晚称眼者、刺绣及缂丝、图书、文献等14类。博物院经常维持有5000件左右的书画、文物展出,并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各种型术领东特展。馆内的展品每3个月更换1次。
台北故宫博物院占地总面积约16公顷,依山傍水,气势宏伟,碧瓦黄墙,充满了中国传统的宫定烧殿色彩。博物院的主体建筑分为四层,正院呈梅花形,第一层是听原酒背五煤手演没宽办公室、图书馆、演讲厅;第二层是展览书画、铜器、瓷器、侯家庄墓园模型及墓中出土文物;第三层陈列书画、玉器、法器、雕刻及图书、文献、碑帖、织绣等;第四层为各种专题特展。在第三层后面建有一座26米长的走廊直通山腹的山洞,山洞距离地面50米,内有拱形洞三座,每座长180米,高、宽均为3.本或占银略设望温兰全6米,分隔成许多小库房,中间为通道,分类收藏着各种文物。
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珍品中,有甲骨档案2万多片,该院收藏的甲骨档案数量列世界甲骨收藏机构的第二位;瓷器2万多件,包括原始陶器到明清瓷器,该院的中国古代瓷器是全世界各博物馆中最精、最多的;铜器1万多件,包括历代钱币,其中有商周到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4300多件,如商代蟠龙纹盘、兽面纹壶、西周毛公鼎、战国牺尊等;玉器5万多件,其中有著名的新石器时代的玉璧、玉圭、玉璜以及闻名海内外的清代玉雕“翠玉白菜”、“避邪雕刻”、“三镶盾还庆关保评的广物玉如意”等;书画真迹近1万件,其中有从唐至清历代名家的代表作,如三稀之一的王羲之《快雪时晴帖》,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华校》后部长卷,怀素的《自叙帖》,颜真卿的《刘中使帖》,苏东坡的《寒食帖》等;善本古籍有近2万册,包括中国仅有四部的《四库全书》较完整的一部;明清档案文献近40万件,其中有清朝历代皇帝(石+朱)采微乎作车答批奏折、军机处档案、清史馆档、实录、起居注等,以及世界罕见的满文老档40巨册。
铜器-6,月际如同站技否以笑参044件绘画-5,28房言映干制差迫7件瓷器-25,423件法书-3,046件玉器运危令-12,104件法帖-474件漆器-707件丝绣-306件珐琅器-2,510件成扇-1,651件雕刻-651件善本书籍-198,459册文具-2,379件清宫档案文献-386,729册件钱币-6,953件满蒙藏文文献-11,501件杂项-12,3时镇序般季政婷国露乡47件拓片-895件织品-138件
以上总计677算测常选,609件册,是到2009年11月底全院的典藏量。
台北故宫360问答博物院文物是北京故宫博物院文旧求娘海易川聚物的一部分,两院只有合在一起,名许兰营服室龙因才是一个完整的故宫。两院孰优?应该说是各有千秋,但都不完整。台北故宫博物院70万件藏品堪称中国文化艺术之宝库,北京故宫博物院超过了100万件的珍研宁绿祖起位藏同样无人匹敌。迁台的学者当时认为金石是最重要的,鼎是国家的象征,所以拿走了不少(组树联标生倒该2382件)青铜器;文人重视书画,书画本身也好运载,能拿的尽可能拿,共拿走了5424件查用剧剧毫介八。其中仅宋画即达943幅,宋元山水画系列可构成台湾故宫博物院的极品特展。中牛逐几她孩故粒众调菜快国有君子佩玉之说,故玉器也拿走不少。陶瓷只拿走了一部分,计17934件,但却集中了北京故宫博物院各瓷器陈列室与敬事房的精品,可谓名以还艺粮核果宽章窑毕备。著名的三希堂帖,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三希”中的“二希”,而台北藏有其中的“一希”。郭熙的《早春图》,现在台北,北京没有。北京有《清明上河图》,台北没有。龙袍,中国历代只有清王朝留下来差比矿职价管长草振里的,当时的学者认为清朝的东西才零价值不大,没有拿,所以台北故宫博物院1件龙袍也没有。
三十七年(1948)秋,国共战争形势逆转,故宫和中央图书馆、中央研究院史语所、中博筹备处决定挑灯升选文物精品运往台湾。该年年底,第一批文物箱件由海校觉务军载运驶离南京,抵达基隆。罪答次年,第二批文物由商船,第三批箱件仍由海军载运。故宫运台文物共2,972箱,只是北平南迁箱件(13,491箱)的百分之二十二,但颇多精品。中博筹备处运台的有852箱,也多是精品。
运台图书文物,政府成立国立中央博物图书院馆联合管理处。联管处将文物迁往台中县雾峰乡北沟新建的山边库房存放,又开凿防空山洞。联管处时期,进行对文物的抽查、清点;接司电第脸着从事整理编目,先后编印了多种书籍,并有小型陈列屋鸡马香斯油席做室对外开放参观。其间也曾挑选精品前往美国,先后在华盛顿国家美术馆等五处展出,先后在华修植谈跑映鲜社际赶掉般盛顿国家美术馆等五处展出,也参加过纽约「世界博览会」。
故宫迁来台北之后,陆续扩建数次,陈列空间逐渐扩大。五十七年(1968),又教完蛋右将图书文献从书画组统村凯太补步密零底中划分出来,使典藏文物单位由原来的古物、书画王点杂斯反商毫证穿映减两组扩编为器物、书画、图书文献三处。五十九年(1970),又在文献处之下增设图书馆。其业务略举大端:如对文物重新点检、整理,详细登录;并且与其他机构进行合作交流。如六十年起协助台湾大学历史研究所增设中国艺术史组,这是台大艺术史研究所的前身。该组作育出许多艺术史研究人才,部分并在故宫任职。六十七年(1978),与国史馆合作校注《清史稿》,后由国史馆整理增订出版为《清史稿校注》。故宫也展开编辑和研究的工作,先后出版了多种期刊、专书、目录,以及书画、器物、善本古籍、清代文献等书册和裱装画轴、手卷等。故宫积极选派人员出国培训、考察,及参与国际学术性活动。主办数次国际性学术讨论会,如五十九年(1970)的「中国古画讨论会」;挑选精品出国参展,在日本大阪的「万国博览会」和韩国汉城的「中国展览会」,均大获佳评。
蒋复璁任职十七年馀,至民国七十二年(1983)因病请辞,国民党党史会主委秦孝仪接任院长。七十三年(1984),故宫新建行政大楼启用,器物、书画与图书文献三处的文物大都移至新大楼地下两层的库房存放。正馆陈列室加大,并作整体性的更新设计。库房和展览场所都建立恒温、恒 、防火、防潮、防震的措施以及二十四小时防盗的安全监控系统。七十四年(1985),故宫举办六十周年院庆,并举行学术演讲和讨论会。七十六年(1987),故宫正式成为行政院部会级的一级机关。此期间故宫接受「摩耶精舍」之捐赠,成立张大千先生纪念馆;并且营建「至善园」,八十五年(1996)新建图书文献馆落成。
民国八十年以后,故宫挑选文物出国展览。例如,是年美国华府的「探险时代的艺术」大展、八十五年至八十六年(1996-1997)美国的「中华瑰宝」巡回展览、八十七年(1998)法国巴黎的「帝国的回忆」展览。八十二年(1993),故宫开始与民间团体合作,借展西洋美术。例如,是年的「莫内及印象派画作」特展;八十四年(1995)的「罗浮宫博物馆珍藏名画」特展;八十七年(1998)的「毕卡索的世界」特展。八十八年(1999)开始,借展大陆文物。例如,是年的「三星堆传奇」特展;以及配合故宫「汉代文物大展」而商借的「马王堆汉墓」和「南越王墓」的文物展览。
八十九年(2000)五月,中央研究院院士杜正胜接任院长,以去政治化,回归艺术文化本质经营国立故宫博物院,揭橥本土、中华与世界兼具的多元文化观,注重美的普世性,本乎人性,成就人文,不以国家民族之荣耀为限。一年来他积极推动学术研究,举办定期小型研讨会,配合展览推出学术讨论会,如「文学与美术学术讨论会」、「清代档案与台湾史研究讨论会」等,并邀请国内外学者专题演讲。要求展览深入浅出,以收教育之功效,举办「展前说明会」,邀请院内同仁、志工与中小学教师提出看法与建议。
为解决本院长期存在的参观动线混乱、馆外人车杂 等问题,考虑台湾特殊地质条件下的防震设施,强调以科技方法维护文物,以及本院未来更长远的发展,规划「故宫新世纪」建设计划,提报行政院,分为五个子计划,针对展览空间,馆外交通,文物维护及分院之发展设立,勾勒本院二十一世纪发展的蓝图。
“两岸故宫藏品,比起来哪家的多?哪家的精品多?”这是两岸同胞乃至国际社会都不甚清楚而又很关注的一个问题。可以肯定地说,北京故宫不仅藏品远远多于台北故宫,而且总体上精品也多于台北故宫。在比较前,我想首先说明三个情况:
一是,故宫博物院成立之前,逊帝溥仪将1200余件书画精品、古籍善本和大量珍宝盗运出宫。新中国成立后,其中相当部分重新回到了北京的故宫博物院,如《清明上河图》、《韩熙载夜宴图》、《五牛图》、《伯远帖》、《中秋帖》等。
二是,1933年故宫南迁文物共13491箱,部分文物南迁后,北平故宫本院所留文物相当多,也有不少珍品,沦陷期间还在继续清点未曾登记的文物,并征集了一批珍贵文物。南京政府曾下令马衡院长选择留平文物菁华装箱,分批空运南京,马院长虽将珍品编目造册报南京,但以各种理由推延装箱,后来一箱也未运走。南迁文物后来运台2972箱,占南迁箱件数的22%,当然多是精品。其实留下的78%精品也相当多。国民党向台湾运文物,因战争形势突变只运了三次,第三次拟搬运1700箱,由于运输舰舱位余地有限,加之仅有24小时装船时间,结果只运出972箱,另728箱也留在了内地。
三是,两岸故宫文物藏品构成上稍有不同。运台故宫文物约60万件,其中清宫档案文献38万件册,善本书籍近16万册,器物书画5万余件;加上抵台后征集的文物,总计65万余件。北京故宫原有明清档案800万件,善本特藏50多万册(件、块),器物书画100万件,总计达960万件。1980年明清档案划出,成立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又将包括部分宋元版书在内的14万册宫廷藏书拨交国家图书馆及一些省市和大学图书馆。现北京故宫有藏品150余万件,其中1949年后征集24万多件,80%以上仍为清宫旧藏。
我们再从几大项文物来具体比较:
一、书画收藏。台北故宫藏有书画总计9120件,据介绍其中一半为优等和次等,元以前绘画574件(不包括南熏殿宋以前帝后像),元以前书法155件。北京故宫有书画15万件左右,约占世界公立博物馆所藏中国古代书画的1/4,其中约1/3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欣赏价值,有近420件元以前的绘画,310件元以前的书法。元以前书画总收藏量,数量上北京故宫低于台北故宫。但相对严格的鉴定工作,使得北京故宫早期(元以前)书画中,很少有早期和晚期(明清)之争。在绘画的时代方面,北京故宫的早期藏品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的绘画面貌,特别是东晋顾恺之的两件北宋摹本《列女图》卷和《洛神赋图》卷真实地反映了汉魏六朝时期的绘画风格。就唐、五代、两宋绘画而言,台北故宫在数量上较北京故宫要多,但北京故宫元代绘画众多的收藏量和完善的品质堪称世界之冠。就宋代绘画而言,台北故宫的山水画珍品多于北京故宫,但北京故宫的人物画珍品则占有重要地位。北京故宫绘画藏品种类较全面,除卷轴画外,还藏有版画、年画、清宫油画、玻璃画、屏风画、贴落等,这些是台北故宫所缺乏和不足的。此外北京故宫还有10件唐宋壁画、7件唐五代敦煌纸绢画、1铺元代大幅壁画等。北京故宫庋藏的明清大幅宫廷书画也是台北故宫所缺少的,因为这些在文物南迁时有一定运输难度。由于台北故宫主要接收的是清宫旧藏历代书画,而18、19世纪的“扬州八怪”、“京江画派”、清初的“金陵诸家”、“四僧”等许多流派的绘画和书法为清宫所缺,如今已是国之重宝。北京故宫于上世纪60年代初已将上述几个时期书画收藏齐备。在书法方面,台北故宫的收藏量和品质不如北京故宫。北京故宫有4万多通明清尺牍,其中蕴含着巨大的文献价值和艺术价值,远胜台北故宫在这方面的收藏。在碑帖方面,北京故宫的碑帖善本占全国大多数。目前尚没有见到文物南迁中有关碑帖的记录。
二、陶瓷类文物。北京故宫有35万件,一级品1100多件,二级品约5.6万件,还有上世纪以来在全国110多个窑口所采集的3万余片陶瓷标本。台北故宫有25248件清宫旧藏瓷器,宋代五大名窑瓷器及明代官窑瓷器收藏均占优势,著名的清代康雍乾三朝珐琅彩瓷器绝大多数都藏在台北故宫。但北京故宫的收藏数量是台北故宫无法比拟的,特别是在新石器时代彩陶、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瓷器、清代嘉庆至宣统官窑瓷器、历代民窑瓷器以及古陶瓷窑址标本、实物资料收藏方面,北京故宫均占有明显优势。北京故宫在历代官窑瓷器收藏方面,无论数量还是质量,也都相当可观,不容忽视。在古陶瓷收藏方面,两岸故宫各有千秋。
三、青铜器方面。北京故宫藏历代铜器1.5万余件,其中先秦青铜器约1万件,有铭文的1600余件,这三个数量均占中外传世与出土数量总和的1/10以上,是国内外收藏中国青铜器数量最多的博物馆。另外有历代货币1万余枚、铜镜4000面、印押1万余件。台北故宫收藏有5615件青铜器,先秦有铭文的约500件。两岸故宫青铜器都以传世品为主,台北故宫藏品的总量和精品数量都较少,但毛公鼎、散氏盘、宗周钟等重器则十分有名。
四、工艺类藏品方面。北京故宫藏有玉器28461件,数量上多于台北故宫的11445件,而且又征集了考古发掘出土的珍贵玉器数百件,其中安徽凌家滩遗址与六安杨公乡战国墓出土的一些玉器,为世所罕见,目前仅北京故宫有收藏。另外,北京故宫的“大禹治水”玉山,重逾万斤,还有重量数千斤的几件玉山,是台北故宫所不能及的。漆器、珐琅、玻璃、金银器、竹木牙角雕刻,以及笔墨纸砚等“杂项”,台北故宫总计7605件,北京故宫则有101355件。漆器总体上台北故宫精品较少;金属珐琅器,两岸所藏特点相近,但北京故宫的一些大型金属珐琅制品则是台北故宫所没有的;从台北故宫出版的有关如意、文玩等出版物所选文物看,其工艺水平明显逊于北京故宫藏品。另外,北京故宫还藏盆景1442件,匏器590件,而台北故宫无此收藏。
五、宫廷类文物收藏。北京故宫具极大优势,从代表皇权的典制文物到皇家日常生活用品文物,无所不藏。例如清代玉玺“二十五宝”、卤簿仪仗等为台北故宫所无,帝后冠服也最为齐全;反映清代科技发展水平以及中外文化交流的天文仪器、钟表亦为北京故宫特藏。清代皇帝稽古右文,重视文玩鉴赏,其鉴赏所用的印章,绝大部分藏在北京故宫。清代皇家信仰多种宗教,以本民族传统的萨满教、道教与藏传佛教为主。北京故宫收藏有大量萨满教与藏传佛教的法器、祭器、造像、唐卡等,还完整地保存了宫廷中一些藏传佛教及道教殿堂的原状。
六、图书典籍方面。台北故宫所藏版本时代早(宋、元、明版较多)、卷帙完整、书品好者居多,如文渊阁《四库全书》、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宛委别藏》及部分“天禄琳琅”藏书等,多是独有的巨帙或孤善之品,相当珍贵。北京故宫所存数量不多的宋元版书多已拨交国家图书馆,但现存的明清抄、刻本,品种、数量众多,包括内府修书各馆在编纂过程中产生的稿本,呈请皇帝御览、待刻之书的定本,从未发刻的清代满、蒙、汉文典籍,为便于皇帝阅览或携带而重抄的各式书册,以及为宫内外殿堂陈设而特制的各种赏玩性书册。此外还有翰林学士、词臣自撰的未刊行书籍,各地藏书家进呈之书;一大批宫中戏本和档案;帝后服饰和器物小样、“样式雷”建筑图样、舆图等特藏文献,等等,以上共约19.5万册(件)。另有20余万块精美的武英殿“殿本”的原刻书版。这些构成了北京故宫善本特藏的特色。北京故宫博物院的藏品,除了所存旧藏外,有近1/5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央政府的直接领导和各省市积极支持下征集、购买的散佚清宫文物及社会各界人士的捐赠。解放初期,国家就毅然花50多万港币从香港买回著名的“三希”中的两希--《伯远帖》和《中秋帖》。当时台湾也想买,但经费没有落实,他们至今引为憾事。迄今为止,先后有600多人向北京故宫捐献文物。毛主席三次将友人送自己的文物转送故宫保存。张伯驹、朱翼庵、孙瀛洲等人的无私捐赠,彪炳千秋。新征集的文物,许多在价值上比清宫旧藏毫不逊色。这使故宫很快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历代文化艺术的巨大宝库,成为最有代表性的中华文明的象征。
由于多种原因,许多人对北京故宫文物藏品状况不很清楚,有人以为好东西都到了台湾,有的甚至说:“台北有文物没有故宫,北京有故宫没有文物”,这显然是误解。当然,文物自有其本身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是不可以互相替代的。两岸故宫的收藏本来就是一个整体,有着很强的互补性,只有从整体上来看待,才能全面地认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丰富多彩。
本文链接:http://www.yuanartmuseum.com/202305/8577.html